经过数十年的飞速发展,钢铁这个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工业巨人已经成长起来,却也在粗放经济发展中积累了不少弊病。谋求转型需要创新,但创新意味着对未知的探索。
创新思路 绿色成为关键词
“创新必须学会反思。”北京科技大学徐金梧指出,在困扰钢铁工业的问题中,产能过剩最为突出。其中,设备开工率不足70%,产能利用率约为72%,属严重过剩。同时,产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、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,造成了行业利润率不断下滑。
此外,钢铁工业的发展同样给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。以能耗为例,主要通过碳还原炼铁的工艺决定了钢铁行业“用煤大户”的身份。数据显示,中国钢铁工业总能耗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16%。与其他国家相比,短流程炼钢在中国远远不能满足钢材需求。
对此,徐金梧认为,“绿色制造、制造绿色”这两个“绿色”,或将成为解决目前钢铁行业困难局面的新思路。
科技部的一份规划将绿色制造定义为:“在保证产品的功能、质量、成本的前提下,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,通过技术创新和系统优化,使产品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、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、人体健康与社会危害最小,并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优化。”
“绿色制造,要求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达到节能环保要求;制造绿色,是要为下游用户提供绿色产品。”徐金梧表示,钢铁行业在本身节能减排之外,要更多地考虑社会发展,为国民经济转型提供绿色产品。
在建筑方面,更高强度钢材的使用,可减少实际用钢量,减少产能需求。
创新技术 产学研联合攻关
技术创新要与下游行业相对接,“不能关起门来自己创新,创新走到现在已经有哪些能力?存在哪些缺陷?必须弄清楚,才能知道下一步怎么走。”徐金梧表示,当前,钢铁工业还没有建立创新体系。“钢铁行业走到今天,离不开复制、引进国外技术,快速发展让中国企业还不具备长远发展的创新能力。”
在企业层面,尽管大型钢铁企业成立了与国外相类似的研究院,但大多数还没有达到国际水平。“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,还需要更多的积累。”徐金梧表示,“当前,企业当主角,还缺少能力、人才、资金。”
此外,“产学研”一体化的建立、多学科整合和人才队伍建立,都存在不足。徐金梧认为,高等学校与企业对接仍以“点对点”、被动式服务为主;而企业技术人员中,博士、硕士的比例,都较国外差了一个数量级。
创新布局 关键在于产品
钢铁企业更为重要的创新,是对战略的布局,关键要看好下一步发展的方向。徐金梧认为,尽管钢铁企业“日子难过”,更多精力花在应付眼前的困境,但对企业长远发展战略要“看好路、布好局、用好人”。钢铁企业的管理者要在困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,厘清企业强项与弱势,找寻解决困境的突破口。
布局的关键在于产品的升级和创新。当前,钢铁行业同质化严重,设备、工艺、产品雷同,企业之间相互“打架”,应该寻求特色、差异化竞争。钢铁行业应反思,作为材料制造者,有没有考虑下游的真正需求。以蒂森克虏伯为例,这个德国的钢铁巨头,已经将触角延伸到汽车零部件制造和电梯行业,成功转型为一家工业公司。
“与下游更好地对接,就有助于生产出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。”徐金梧主张在钢铁业与制造业等行业的交界边缘,减少门户之见,实现无缝衔接。他说:“有些产品既可以汽车行业来做,也可以让钢铁企业自己来做。”
钢铁企业应弄清楚终端用户需求,通过适当延伸服务链和产品链,提供更好的产品。这是更为重要的。
安阳合力高速冷轧有限公司
电 话:155-1511-1215
Q Q号: 5140 0372
招 聘:0372-2111092
固 话:0372-2111999
地 址:河南省安阳市高新技术
开发区长江大道285号
请稍候...
您现在的位置 >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